當前位置: 首頁 > 節(jié)能環(huán)保 > 焦點頭條

全球15個氣候臨界點已有9個被激活

搜狐網(wǎng)發(fā)布時間:2021-03-31 08:40:48

01

近日,澳大利亞著名氣候?qū)W家威爾·斯特芬在采訪時就發(fā)表了一番“末日預言”,他說:

如今15個已知的全球氣候臨界點,已經(jīng)有9個激活了,氣候變化已經(jīng)不可逆,人類文明的崩潰將會是最可能的結果。

同時,斯特芬教授還用泰坦尼克號來類比人們的命運:

“如果泰坦尼克號意識到自己遇到了麻煩,它需要大約5公里來減速和掌舵,但當它距離冰山只有3公里時,注定要沉沒?!?/p>

15個臨界點是斯特芬教授于2019年11月在全球最大國際性科技期刊《自然》上提出的觀點。

他認為現(xiàn)在被突破的九個臨界點分別為:

北極海冰、格陵蘭冰蓋、北方針葉林、永久凍土、大西洋經(jīng)向翻轉(zhuǎn)環(huán)流、亞馬遜雨林、暖水珊瑚、西南極冰蓋、東南極部分地區(qū)。

這幾個臨界點差不多覆蓋了整個地球,從南極洲到北冰洋,從亞馬遜雨林到澳大利亞大堡礁。

每一個極具代表性的地區(qū)都在經(jīng)歷著前所未有的顯著變化。

它在警示著人們“人類文明崩潰”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一件即成事實的未來。

02

在紀錄片《我們的星球》中曾側面講述過關于南北極冰川的問題。

由于全球變暖的緣故,南北極冰川開始消融,原本結實的冰塊變成了碎冰。

這使得生活在北極的海象減少了許多生存空間。

成千上萬的海象只能擁擠在幾處狹窄的海灘當中,一只疊壓著另一只。

有一些海象為了能夠獲得生存空間,不得已只能往更高處的懸崖爬去。

但是海象終究是海象,它們沒有腿,只能靠鰭。

可是,它們的鰭原本是用來游泳的,又怎么能夠在尖銳的巖石上攀爬?

因此,有許多海象會在攀爬的途中從高崖摔下,砸在堅硬的巖石之上,伴隨著一聲哀鳴隨之離開這個世界。

而在南極因為冰川的變化,導致南極企鵝們不得不去到更遠的海里進行捕食。

原本它們捕食只需50-120公里的路途,可是現(xiàn)在卻變成了150-220公里。

比原本的路途多了整整100公里。

企鵝覓食的時間的加長,間接導致了許多企鵝寶寶在等待喂食的過程中被活活餓死。

之前有媒體就報道過一則這樣的新聞:

世界自然基金會資助的法國科學家在東南極洲研究的 18000對阿德利企鵝的幼崽僅存活下來兩只。

不管是海象的自殺,還是僅剩的兩只企鵝幼崽,無不體現(xiàn)了南北極環(huán)境劇烈的變化。

并且這種變化不僅僅體現(xiàn)在物種的行為與繁衍之中,更體現(xiàn)在我們?nèi)庋鬯芸吹靡姷那闆r。

今年2月份一家外媒就發(fā)布了一則這樣的消息:

NASA的地球觀測衛(wèi)星日前發(fā)布了2張南極鷹島圖片。

一張拍攝于2月4日,另一張拍攝于2月13日。

僅短短九天的時間里,積雪就在鷹島中央融化成一塊蔚藍色的湖泊。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鷹島就會踏上另一座冰山“OKjokull(奧吉庫爾)”的后塵。

“OKjokull”曾經(jīng)是冰島標記性Langjokull(朗格)冰川群的一部分,它是冰島八大冰川群之一,占地面積曾高達16平方公里,有164英尺(約50米)厚。

但是在進入20世紀以后,這座冰川就逐漸進行了消融,2014年被氣候科學家宣布正式“死亡?!?/p>

根據(jù)美國宇航局2019年8月份的最新圖像顯示,這座冰川更是完全消失,曾經(jīng)所在的地方只剩下零星的冰雪。

為了紀念第一個真正消失的冰川,冰島政府在OKjokull(奧吉庫爾)遺址的山頂設立了一塊紀念碑,同時負責在OKjokull(奧吉庫爾)上負責豎立紀念牌的地質(zhì)學家告誡說:

在未來的200年里,我們所有的冰川都將消亡。

03

關于冰川消融的原因,大家都十分清楚,那是由溫室效應引起的,而溫室效應則與二氧化碳息息相關。

在我們的認知中,要減少二氧化碳最好的方式是依靠森林的轉(zhuǎn)化。

但實際上森林并沒有辦法減少全球二氧化碳的含量,最主要依靠的還是海洋與濕地。

可是現(xiàn)在不管是海洋還是濕地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同時,在“蝴蝶效應”與“人為”的影響之下原先森林所維持的平衡也逐漸被打破。

其中最令我們記憶深刻的就是年初澳大利亞的那場大火。

此次,澳大利亞林大火焚燒面積超過1000萬公頃,造成約有10億只動物葬身火海。

并導致澳大利亞國寶考拉在內(nèi)的113個本土物種面臨生存威脅,它們中大部分物種的棲息地燒毀面積超過30%。

而位于南澳州袋鼠島上的袋鼩,其棲息地燒毀面積則高達95%。

同時,樹木燃燒所釋放出的二氧化碳與別的物質(zhì)更是將澳大利亞這座“世界最宜居”的城市空氣質(zhì)量成為全球倒數(shù)。

之后,這些物質(zhì)還隨著大氣運動殃及至其鄰國新西蘭,隨后更是遠渡重洋1.2萬公里,到了智利等南美國家上空。

世界氣象組織發(fā)言人稱, 林火煙霧甚至已抵達“地球最后一片凈土”——南極。

04

不得不說,2020年確實是多災多難的一年。

這些看似偶然的災難,其實是必然。

也許有人說,這都是國外發(fā)生的事情,都離我們太遠,我們過好自己的生活就行。

殊不知,全球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一旦極地環(huán)境失控,那么整個世界都會發(fā)生變化。

像熱浪、颶風、野火、降雨等等這些“天災”都與氣候變化有關。

據(jù)統(tǒng)計5月份,全國出現(xiàn)了9次強對流天氣過程,26個省遭受風雹災害影響;

全國出現(xiàn)了4次強降雨天氣過程,20個省遭受洪澇災害影響……

之前大火的《流浪地球》有過這么一句臺詞:

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之前,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也強調(diào)并警告說過:

世界為遏制全球氣候變化所做的努力“還遠遠不夠”,全球變暖可能陷入“無可挽回的地步”!

2018年,二氧化碳的總排放量到了人類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峰值,突破了553億噸。

聯(lián)合國科學家提供的最新報告指出,在未來十年,也就是2020-2030年間,人類如果還想控制氣候變遷的惡化程度,就必須達到每年7.6%的減排目標。

如果完不成這個減排的目標,未來將會發(fā)生的事情,應該就是上一次氣候峰會的口號。

Who said it is impossible(誰說這不可能)

誰說像災難片中的場景不會發(fā)生在真實的世界?誰說災難就不會發(fā)生在我們身邊?

我們還要知道的是像《自然》雜志最新文章說的那樣:

對于地球來說人類就和鳥、細菌、樹等生物沒區(qū)別,人類死不死,滅不滅絕地球都始終在那。

人類還沒有偉大到可以決定地球死活。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fā)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相關閱讀

無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