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能源互聯網 > 深度閱讀

從三個調研點位 看新型能源體系“新”在哪里

四川日報發(fā)布時間:2024-08-15 09:58:55  作者:李欣憶 闞瑩瑩 王若曄

走進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受訪者供圖

  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已成為近年來能源領域的關鍵詞。新型能源體系,到底“新”在哪里?8月14日,省委網信辦、省互聯網行業(yè)聯合會聯合主辦“走進新質生產力前沿”系列活動新型能源體系專場,活動分為交流分享和實地調研兩部分。在實地調研的三個點位,參會人員一路走一路看,窺見新型能源體系新貌。

  1點位:成都市虛擬電廠管理平臺

  電力智能“搬運工”

  為電網“削峰填谷”

  現場調研第一站,與會人員來到成都市虛擬電廠管理平臺。一張大屏上,顯示著成都市電力負荷運行監(jiān)測、接入虛擬電廠資源情況等信息。

  成都最近“秋老虎”兇猛,用電負荷猛漲。為緩解電力供需矛盾,不燒煤、沒廠房的虛擬電廠正發(fā)揮著電網“削峰填谷”的作用。“就在幾天前,四川電力交易平臺發(fā)布了全省電力缺口響應需求,成都市虛擬電廠積極參與,組織各市場化主體實現約4.2萬千瓦負荷響應,占全市缺口需求總量約兩成。”現場,國網成都供電公司營銷部副主任鄧燦舉例說。

  虛擬電廠是一種智慧能源管理系統(tǒng),被稱為電力的智能“搬運工”,能有效聚合和調度分散的能源資源,如分布式電源、用戶側儲能、電動汽車充電樁以及工商業(yè)可調負荷等。

  “作為超大城市和典型的電力受端城市,成都季節(jié)性短時尖峰負荷加劇了電力保供壓力。”鄧燦介紹,虛擬電廠有助于提升受端電網電力柔性調節(jié)能力,更好保障成都超大城市尖峰化用電需求,此外也有助于成都光伏儲能等綠色低碳產業(yè)發(fā)展。

  與會人員在現場了解到,去年,成都啟動虛擬電廠建設,并率先出臺西部地區(qū)首個城市級虛擬電廠建設實施方案,目前已接入7家子虛擬電廠,聚合電源、負荷等可調資源超過40萬千瓦。今年,成都市虛擬電廠可調節(jié)能力將達到80萬千瓦以上,預計2025年實現對分布式電源、儲能設施、可調負荷等資源“應接盡接”,可調節(jié)能力擴大到130萬千瓦以上。

  新型能源體系之“新”,很大程度上是模式之新、業(yè)態(tài)之新。鄧燦認為,虛擬電廠正是其中的代表,隨著新模式新業(yè)態(tài)持續(xù)涌現,智能微電網推動“源網荷儲”融合發(fā)展,新型能源體系還將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2點位:國網西南分部調度控制中心

  清潔能源裝機

  四川占比已達87%

  調研第二站,是國網西南分部調度控制中心,這是西南電網的“大腦”和“中樞”。

  “西南電網主要包括四川、重慶、西藏三個省份,承擔電網的實時運行指揮、電力電量平衡、水電及新能源管理等職責。”國網西南分部調度控制中心副主任蔣航介紹,在最近的電網迎峰度夏關鍵期,西南電網最大負荷首次突破9000萬千瓦,達到9325萬千瓦,今年已5次創(chuàng)歷史新高。為保障四川的用電需求,國網西南分部協調了5大區(qū)域、14家省網公司,通過16條跨區(qū)通道全力支援四川。

  在西南電網的沙盤前,蔣航向大家介紹了西南電網的資源優(yōu)勢,并透露了一組數據:目前,西南電網清潔能源裝機達1.3億千瓦,其中四川達1.1億千瓦,占比約85%。就四川自身來說,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已達87%,風光新能源裝機1584萬千瓦,約為2020年底裝機的2.6倍;預計2025年和2030年新能源裝機將分別達到3200萬千瓦和8200萬千瓦,已進入風光并網投運年新增約1000萬千瓦的高速發(fā)展階段。

  “可以看出四川在清潔能源方面的深厚‘家底’。”蔣航說,能源結構的綠色化、清潔化,也是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路徑之一。

  從資源稟賦來看,西南電網水電的可開發(fā)容量為3.3億千瓦,占全國的56%;風光新能源可開發(fā)容量近7.7億千瓦,均主要集中在四川和西藏地區(qū)。蔣航認為,未來繼續(xù)推進能源結構的綠色化、清潔化,西南電網大有可為。

  3 點位: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

  為能源互聯網

  打造人才匯聚平臺

  四川天府新區(qū)興隆湖畔,與會人員來到調研最后一站——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就被一套新設備吸引。

  研究院院長助理、科技創(chuàng)新部主任呂嵐春向大家展示了科研團隊開發(fā)的“子母式”水下機器人巡檢設備。這個水下機器人可以為水電站提供整套“體檢”方案,在不影響水電站運行作業(yè)的情況下巡檢,徹底改變需要放水檢測導致停產的傳統(tǒng)方式。目前這套設備已投入商業(yè)化運營,在位于涼山州的雅礱江錦屏水電站,單洞單次巡檢較傳統(tǒng)方式可增加發(fā)電收益4500萬元。

  清華四川能源互聯網研究院是四川省和清華大學合作的首個省校合作科研機構,2016年正式掛牌成立。

  “研究院落地四川,正是因為可以把清華大學新能源學科優(yōu)勢和四川的清潔能源優(yōu)勢結合起來,把四川清潔能源轉化為能源低碳發(fā)展的新質生產力。”呂嵐春說,研究院成立以來,把關鍵裝備、智慧系統(tǒng)、信息賦能、能源碳中和四大領域作為重點攻關課題,為能源互聯網領域加快打造人才匯聚平臺、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產業(yè)發(fā)展高地。

  水下機器人巡檢設備只是研究院諸多成果中的“冰山一角”。研究院運行8年來,10個高水平研究中心、8個高能級實驗室相繼建立。科研團隊自主研發(fā)出大功率電力電子芯片柔性直流輸電斷路器裝備,完成全國第一條特高壓電路全實景透明信號測量,攻克新型儲能技術路線之一的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研究院累計孵化23家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總估值近60億元,其中包括一家準獨角獸企業(yè)易沖半導體。

  從四川出發(fā),研究院與全球3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的200余個高校院所、產業(yè)企業(yè)和國際機構深入開展合作。呂嵐春非常看好四川構建新型能源體系的機遇,“我們將加速形成開放共贏的創(chuàng)新生態(tài)圈,努力為四川的能源轉型提供更大支撐。”(四川日報 記者 李欣憶 闞瑩瑩 王若曄)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fā)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