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我們迎來了
第五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一個個科學理論的誕生
是科技工作者
對細節(jié)的精致把控和極致追求
一次次科學創(chuàng)新的突破
是他們對過程的精益求精
是他們對結果的不斷推翻
中國廣核集團(簡稱“中廣核”)
員工鄭華兵入職13年來
積極踐行“嚴慎細實”的工作作風
“核安全必須較真”的信念
早已深入他的骨髓
通過創(chuàng)新不斷提升大修安全和質量
是鄭華兵作為一名基層黨員的責任和擔當
也是作為一個科技工作者的信仰和追求
接下來
讓我們一起走近“大兵”
聽聽他拯救0.01毫米的故事
中國廣核集團
#黨員微故事 他到底為何跟0.01mm干上了?
鄭華兵
是中廣核核電運營有限公司的
青年技術骨干
負責核電汽輪機的檢修和設備管理
扎根現(xiàn)場13年的他
帶領團隊成功地研發(fā)出了
激光測量汽輪機通流間隙技術
獲得多個獎項和榮譽
核電機組在一個燃料周期結束后
需要進行全面檢修
核電汽輪機這種大型設備
檢修工藝難度大
安全質量風險高
而其中最困難的
當屬汽輪機轉動部件和靜止部件之間的
通流間隙測量和調整
動靜部件之間間隙要小
測量精度必須控制在0.01毫米以內
稍有偏差就可能造成碰撞摩擦
損壞設備
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后果
目前在行業(yè)內
測量通流間隙
大多還是采用傳統(tǒng)壓鉛絲的方法
但這種測量方法
工作強度大、耗時長、精度低
在這種情況下
鄭華兵和同事們
希望通過自主創(chuàng)新
找到更合適的測量方法
不斷提升檢修質量
縮短檢修工期
作為團隊的技術骨干
鄭華兵必須扛起壓力
通過充分調研
團隊決定在激光測量方面
開展重點攻關
確定方向后
鄭華兵和同事們
一頭扎進技術研發(fā)中
經(jīng)常為了一項工藝
反復研討、實地勘測
在團隊的不懈努力下
激光測量汽輪機通流間隙方案最終敲定
而作為一項國內外汽輪機檢修領域
從未接觸過的測量技術
要在汽輪機如此重要的設備上全面實施
必須先利用大修窗口進行檢驗
經(jīng)過多方溝通
在不影響大修關鍵路徑的情況下
鄭華兵他們爭取到一次機會
然而
最終測量結果卻讓所有人難以接受
激光測量結果
與傳統(tǒng)測量結果偏差竟達到0.5毫米
實驗宣告失敗
而大修工期也不允許他們再次進行試驗
究竟是哪里出了問題呢
團隊沒有退縮
大家收拾心情
重新聚在一起
針對激光測量的關鍵工藝步驟
逐項進行核實和推演
最終鎖定了問題的根源
1年多的時間里
他們爭取到3次大修的驗證機會
期間進行了6000多次實驗測量和校核
共采集5萬多組實驗數(shù)據(jù)
經(jīng)過對比后確認
實驗數(shù)據(jù)與傳統(tǒng)測量數(shù)據(jù)
吻合度較高
同時激光測量的精度小于0.01毫米
實驗結果達到預期
充分證明激光測量通流間隙的技術是可行的
大修結束后
團隊繼續(xù)改進工藝
最終研發(fā)出成熟的
激光測量汽輪機通流間隙技術
激光測通流技術
在國內汽輪機檢修領域
屬于首創(chuàng)并且處于領先水平
中廣核各核電站目前已實現(xiàn)大范圍運用
汽輪機通流間隙測量及調整
平均時間由280小時大幅縮短至95小時
大件起吊作業(yè)次數(shù)由原來的24次減少至8次
大大降低了大件起吊的安全風險
提升了大修安全水平
科技工作者們
精準把握0.01毫米微妙細節(jié)
對細節(jié)決不妥協(xié)的完美偏執(zhí)
都是對安全的保駕護航
他們?yōu)橹萍紕?chuàng)新向更高的境界攀登
永無止境
為他們點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