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農(nóng)電 > 農(nóng)電文苑

拾麥穗

國家電網(wǎng)報發(fā)布時間:2023-07-07 15:27:31  作者:潘世策

  拾麥穗的天氣通常很熱,在毒辣辣的太陽底下拾麥穗,確實不是一個好活兒。拾麥穗的孩子們熱得滿頭大汗,個個曬成“黑包公”,可看著自己拾起的大把大把麥穗,每個人都是一臉幸福。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我出生在秦巴山區(qū),上小學的時候,學校每周有節(jié)勞動課,老師會領著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去生產(chǎn)隊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兒。每到夏天,我們就盼著拾麥穗。生產(chǎn)隊隊員收割完麥子打捆運走后,我們一大群孩子一擁而上,搶著拾散落在地上的麥穗,再一把把綁扎好,開心地笑著干著,那熱烈的場面讓我至今記憶猶新。沒有人會因為天熱而不參加勞動,如果誰無故不參加勞動,會被大家恥笑的。

  記憶中,生產(chǎn)隊種的有小麥、大麥,還有燕麥。生產(chǎn)隊留完種子后按勞動力數(shù)量分配到戶。我們家勞動力少,分的也少。于是,我們兄弟姊妹放學回家后,父母就讓我們挎上籃子去麥地里拾麥穗,說誰拾得最多,就獎勵誰一個烙餅。那時候吃烙餅是件奢侈的事,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我們兄弟姊妹拾回麥穗后,母親找來一個簸箕,用棒槌敲打敲打,麥穗上飽滿的顆粒就落在簸箕里。她再用石磨把這些磨成面粉,過籮篩后,繼續(xù)磨,直到全部磨細。母親又去菜園摘些南瓜花放在新麥面粉里,攪勻放鹽,搟成圓形,就可以上鍋烙了。

  那時候割麥子的時間比現(xiàn)在長,一般要割上二十多天。鄉(xiāng)下的學校都放麥忙假,老師和學生都要參與割麥。有的孩子逞能,不是割到手就是割到腳,鮮血直流,哭著讓大人用布包扎好——耽誤了大人干活。因此,大人不讓孩子們割麥,只讓干些拾麥穗的活兒。

  山區(qū)坡地多,當年沒有收割機,全靠人力收割,還要用背簍和背架往回背,全部收割完后得趁著天氣晴好用脫粒機脫麥。每年的收麥季節(jié),莊稼人都過得提心吊膽,唯恐老天不長眼,在這個節(jié)骨眼下連陰雨。一旦麥子熟在地里,遇到刮大風、下大雨,莊稼人就要倒霉了。因為麥子倒伏在地上不好割,還會長出麥芽,這樣磨出的面又黑又黏不好吃。若碰上連日大雨,莊稼人眼睜睜地看著麥子毀在地里,那才是最傷心的。

  20世紀80年代初土地承包到戶后,自家種的麥子都是自家人收割。除上交公糧、留種子外,其余的麥子都存儲在自家囤里,大家更有干勁兒了。天氣炎熱,大人們都趁一早一晚干活兒,頭天晚上把鐮刀磨好,天剛剛泛白就爬起來,拿一頂草帽,手里提一個塑料水壺就去地里干活。水壺里裝了涼水,等人渴了累了,停下來喝一口歇歇腳;或者鐮刀鈍了,就蹲下身子蘸點水磨磨鐮。后來,我們山區(qū)一些人不種麥子了,改種了油菜。油菜好收割,菜籽既能賣錢還能榨油。每到春天,盛開的油菜花也非常漂亮。

  我離開美麗的家鄉(xiāng)已有30多年了,如今每當看到關中平原麥子黃了,就想起小時候在秦巴山區(qū)拾麥穗的往事。(潘世策)


上一個:返回列表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fā)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