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2日電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了《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黨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鮮明特色和突出政治優(yōu)勢,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兑庖姟钒傮w要求、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治黨治國的重要方式、深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基層思想政治工作質量和水平、推動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創(chuàng)新發(fā)展、構建共同推進思想政治工作的大格局六個部分。
《意見》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采取一系列重大舉措切實加以推進,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發(fā)揮了統(tǒng)一思想、凝聚共識、鼓舞斗志、團結奮斗的重要作用,全黨全社會思想上的團結統(tǒng)一更加鞏固,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形勢發(fā)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轉變。
《意見》明確,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緊圍繞統(tǒng)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xié)調推進“四個全面”戰(zhàn)略布局,堅持穩(wěn)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圍繞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這一根本任務,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職責使命,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治黨治國的重要方式,著力固根基、揚優(yōu)勢、補短板、強弱項,提高科學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水平,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服務。
《意見》指出,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針原則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黨的建設和國家治理各領域各方面各環(huán)節(jié),牢牢掌握工作的領導權和主動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組織群眾、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堅持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堅持系統(tǒng)觀念,把思想政治工作與經濟建設和其他各項工作結合起來,為黨和國家中心工作提供有力政治和思想保障。堅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把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廣泛覆蓋與分類指導結合起來,因地、因人、因事、因時制宜開展工作。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推進理念創(chuàng)新、手段創(chuàng)新、基層工作創(chuàng)新,使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始終保持生機活力。
《意見》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治黨治國的重要方式。強化黨委(黨組)主體責任,各級黨委(黨組)要切實負起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責任制,制定思想政治工作責任清單,明確落實措施和推進步驟。黨的基層組織要認真貫徹黨章黨規(guī)要求,做好黨員和群眾的思想政治工作。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統(tǒng)一,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實到黨的各項建設之中。加強黨對國家和社會的全面領導,善于運用思想政治工作和體制制度優(yōu)勢,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管理社會事務、服務人民群眾,保證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意見》指出,要深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健全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工作體系,增進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廣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宣傳教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加強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無神論教育。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教育引導、實踐養(yǎng)成、制度保障,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fā)展和百姓生活。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fā)展史和形勢政策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群眾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繼往開來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教育,深入學習宣傳習近平法治思想,在全社會普遍開展憲法宣傳教育,有針對性地宣傳普及法律、法規(guī)和法理常識,加大黨章黨規(guī)黨紀宣傳力度。增強憂患意識、發(fā)揚斗爭精神,廣泛開展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宣傳教育,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經驗,以自覺的斗爭實踐打開新天地、奪取新勝利。
(下轉第二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