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智能傳感技術創(chuàng)新 推動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提出建設“三型兩網”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yè)的戰(zhàn)略目標以來,引起社會高度關注。日前,在中國電科院2019年度第一次“二零八”科學會議上,眾多專家圍繞“智能傳感技術發(fā)展趨勢及在泛在電力物聯網中的應用前景”主題,為“三型兩網”建設建言獻策。

智能傳感是泛在電力物聯網 感知層的核心基礎技術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智能傳感技術發(fā)展。2017年11月,工信部印發(fā)《智能傳感器產業(yè)三年行動指南(2017~2019年)》,對智能傳感產業(yè)發(fā)展思路、總體目標、主要任務等做了整體布局。今年3月,國家電網公司對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作出重要部署,將緊抓三年戰(zhàn)略突破期,快速形成核心關鍵技術儲備。打造狀態(tài)全面感知、信息高效處理、應用便捷靈活的泛在電力物聯網,是公司建設“三型兩網”的重要內容。智能傳感技術將成為泛在電力物聯網感知層的核心基礎技術,是實現“全面感知、泛在互聯”的重要支撐。

在這次科學會議上,該院董事長(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劍波指出,電力系統(tǒng)同步向量測量裝置等終端的應用為電網提供了物理量測手段,而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建設必將進一步提升電網的狀態(tài)感知水平。當前,電力傳感器面臨部署覆蓋不足、時效性不強、連接互動不夠等問題,應充分考慮電力傳感特定需求,加強寬頻帶、高頻響、多參量專用傳感器研發(fā),同時注重感知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應用,開展長程數據與關聯數據的高階分析,促進智能傳感器在泛在電力物聯網背景下的價值再挖掘。

中國電科院高電壓研究所所長李鵬認為,目前電力系統(tǒng)應用傳感器主要有三方面的問題:一是感知技術研究不扎實,傳感量無法有效反映設備運行狀態(tài);二是在強電磁場環(huán)境下,傳感器運行可靠性和使用壽命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三是傳感器安裝數量有限,有效感知數據匱乏,難以支撐物聯網應用。

近年來,中國電科院高度重視智能傳感專業(yè)方向的布局,在光纖傳感、微機電傳感、電力物聯網、感知大數據等領域開展了關鍵技術攻關,并取得階段性科研成果。但泛在電力物聯網對智能傳感技術提出了更高需求。

加強智能傳感方向的 創(chuàng)新研究勢在必行

這次會上,專家圍繞微納傳感器技術、多參量光纖傳感技術、復雜電磁環(huán)境下傳感器抗干擾技術等亟待突破的十大智能傳感關鍵技術,從各自的研究領域進行解讀,共同探討智能傳感技術在支撐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中的難題。

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陳偉根教授認為,基于微機電結構的傳感器具有微型化、集成化、低成本、低功耗的特征,能夠滿足新一代電力系統(tǒng)傳感器多參量、智能化、高精度、高可靠的要求。

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副教授胡軍說,感知是以先進傳感為核心打造電網智能終端,用最新的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方法打造電網最強觸角;用物聯網通信技術連接眾多電網感知終端,用數字化模型進行數據融合,為深度學習提供支撐。清華大學相關科研團隊已在電氣量傳感技術和數據深度學習等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應用在配用電監(jiān)測、電能質量分析、設備故障預判及診斷等方面。

中國電科院人工智能所傳感室主任仝杰認為,傳感與“智能”和“數據”結合是大勢所趨,實現云-端交互與協同計算,將輕量級人工智能算法下沉至傳感終端,賦予感知終端邊緣計算能力,可以滿足電網末端實時感知需求,降低系統(tǒng)資源成本,提高傳感終端智能水平。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桂林和中國電科院電工所李振明認為,液態(tài)金屬等柔性制造技術能夠推動柔性傳感器發(fā)展,可解決傳感器微型化、自供能、自冷卻等問題。

通過舉辦這次會議,中國電科院為公司“三型兩網”建設匯集了眾多有益觀點。今后,中國電科院將深入挖掘電力傳感的特殊需求,加強多學科、多領域的聯合攻關,開展與外部單位多維度合作,共同攻克電力領域智能傳感關鍵技術。

主辦單位:中國電力發(fā)展促進會  網站運營:北京中電創(chuàng)智科技有限公司    國網信通億力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銷售熱線:400-007-1585
項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傳真:010-58689040 投稿郵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編號:京ICP證140522號 京ICP備14013100號 京公安備11010602010147號

加強智能傳感技術創(chuàng)新 推動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

作者:馬龍鵬 薛貴元 周琪  發(fā)布時間:2019-04-09   來源:電力網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提出建設“三型兩網”世界一流能源互聯網企業(yè)的戰(zhàn)略目標以來,引起社會高度關注。日前,在中國電科院2019年度第一次“二零八”科學會議上,眾多專家圍繞“智能傳感技術發(fā)展趨勢及在泛在電力物聯網中的應用前景”主題,為“三型兩網”建設建言獻策。

智能傳感是泛在電力物聯網 感知層的核心基礎技術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智能傳感技術發(fā)展。2017年11月,工信部印發(fā)《智能傳感器產業(yè)三年行動指南(2017~2019年)》,對智能傳感產業(yè)發(fā)展思路、總體目標、主要任務等做了整體布局。今年3月,國家電網公司對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作出重要部署,將緊抓三年戰(zhàn)略突破期,快速形成核心關鍵技術儲備。打造狀態(tài)全面感知、信息高效處理、應用便捷靈活的泛在電力物聯網,是公司建設“三型兩網”的重要內容。智能傳感技術將成為泛在電力物聯網感知層的核心基礎技術,是實現“全面感知、泛在互聯”的重要支撐。

在這次科學會議上,該院董事長(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劍波指出,電力系統(tǒng)同步向量測量裝置等終端的應用為電網提供了物理量測手段,而泛在電力物聯網的建設必將進一步提升電網的狀態(tài)感知水平。當前,電力傳感器面臨部署覆蓋不足、時效性不強、連接互動不夠等問題,應充分考慮電力傳感特定需求,加強寬頻帶、高頻響、多參量專用傳感器研發(fā),同時注重感知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應用,開展長程數據與關聯數據的高階分析,促進智能傳感器在泛在電力物聯網背景下的價值再挖掘。

中國電科院高電壓研究所所長李鵬認為,目前電力系統(tǒng)應用傳感器主要有三方面的問題:一是感知技術研究不扎實,傳感量無法有效反映設備運行狀態(tài);二是在強電磁場環(huán)境下,傳感器運行可靠性和使用壽命問題還沒有得到有效解決;三是傳感器安裝數量有限,有效感知數據匱乏,難以支撐物聯網應用。

近年來,中國電科院高度重視智能傳感專業(yè)方向的布局,在光纖傳感、微機電傳感、電力物聯網、感知大數據等領域開展了關鍵技術攻關,并取得階段性科研成果。但泛在電力物聯網對智能傳感技術提出了更高需求。

加強智能傳感方向的 創(chuàng)新研究勢在必行

這次會上,專家圍繞微納傳感器技術、多參量光纖傳感技術、復雜電磁環(huán)境下傳感器抗干擾技術等亟待突破的十大智能傳感關鍵技術,從各自的研究領域進行解讀,共同探討智能傳感技術在支撐泛在電力物聯網建設中的難題。

重慶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陳偉根教授認為,基于微機電結構的傳感器具有微型化、集成化、低成本、低功耗的特征,能夠滿足新一代電力系統(tǒng)傳感器多參量、智能化、高精度、高可靠的要求。

清華大學電機工程與應用電子技術系副教授胡軍說,感知是以先進傳感為核心打造電網智能終端,用最新的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方法打造電網最強觸角;用物聯網通信技術連接眾多電網感知終端,用數字化模型進行數據融合,為深度學習提供支撐。清華大學相關科研團隊已在電氣量傳感技術和數據深度學習等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應用在配用電監(jiān)測、電能質量分析、設備故障預判及診斷等方面。

中國電科院人工智能所傳感室主任仝杰認為,傳感與“智能”和“數據”結合是大勢所趨,實現云-端交互與協同計算,將輕量級人工智能算法下沉至傳感終端,賦予感知終端邊緣計算能力,可以滿足電網末端實時感知需求,降低系統(tǒng)資源成本,提高傳感終端智能水平。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桂林和中國電科院電工所李振明認為,液態(tài)金屬等柔性制造技術能夠推動柔性傳感器發(fā)展,可解決傳感器微型化、自供能、自冷卻等問題。

通過舉辦這次會議,中國電科院為公司“三型兩網”建設匯集了眾多有益觀點。今后,中國電科院將深入挖掘電力傳感的特殊需求,加強多學科、多領域的聯合攻關,開展與外部單位多維度合作,共同攻克電力領域智能傳感關鍵技術。

      關鍵詞:電力, 泛在電力物聯網


稿件媒體合作

  •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
  •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
  • 電話:010-63413737

廣告項目咨詢

  •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
  •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
  • 電話:010-63415404

投訴監(jiān)管

  • 我們竭誠為您服務!
  • 電話:010-58689065